以情爱消费海难的《太
太平轮海难也确实催生过一段爱情,他们是生还者国民党国防部参谋葛克少校和袁世凯孙女袁...
从女土匪到抗日英雄的
1974年8月,已在台湾定居的黄八妹发表了一篇题为《我打了八年游击战》的回忆文章。据她讲...
马尔克斯的魔幻现实主义对中国作家的影响毋庸置疑,诸多名作家曾谈及对马尔克斯作品的印象,及对其写作的影响。新浪文化编发了一组他们的言论。
莫言:我必须承认,在创建我的文学领地“高密东北乡”的过程中,美国的威廉·福克纳和哥伦比亚的加西亚·马尔克斯给了我重要启发。我对他们的阅读并不认真,但他们开天辟地的豪迈精神激励了我,使我明白了一个作家必须要有一块属于自己的地方。一个人在日常生活中应该谦卑退让,但在文学创作中,必需颐指气使,独断专行。
马尔克斯是灼热的火炉,我是一个冰块,我们一旦靠他们太近,就会被悄悄融化、蒸发,什么都剩不下,我们要想写出自己的小说,我们要想取得自己独立的价值,我们必须绕开这个火炉。我们不应该去模仿那种翻译腔调,我们不应该克隆他们的故事,我们应该看到他们这种处理题材的方法,看到他们观察生活的角度,学他们背后的东西,他们在书里已经表现过的东西,我们尽量避开。
我从来没有否认过魔幻现实主义对我的影响;但是我也想特别强调早在马尔克斯影响我之前,蒲松龄就影响了我。
(文字摘自2012年莫言领取诺奖时发表题为《讲故事的人》的演说。)
王安忆:《百年孤独》所表现的马贡多与布恩迪亚家族兴衰的运动过程,不仅是拉丁美洲的现实,而是可应用于一切生存:小至一个生命,大至一个帝国。
阎连科:我的创作深受拉美魔幻现实主义文学的影响,尤其是当年《百年孤独》火爆时,我也是马尔克斯的铁杆粉丝。
韩少功:老马的那种造句,是把三个时态压缩在同一个句子,我想学也学不来。我只是用了一般的倒述句,很普通的。我当然喜欢这位拉美作家,受了他多大的影响,自己也不知道。但他在中国的影响似乎被一些人说过头了,比如有一位国外的汉学家,以为中国文学里从来没有神话,作家的夸张变形都是从拉美学的。
余华:如果说《百年孤独》是震撼人心,那么《霍乱时期的爱情》就是深入人心。尤其是书中人物心态的变换非常细致,没有一个遗漏。我想如果现在让全世界所有作家来选评一位在世最伟大的作家,百分之五十的作家会选马尔克斯。我认为伟大的作家会把小说中的情节推向高潮,而更伟大的作家是会恰到好处的结束。可以说马尔克斯通过《霍乱时期的爱情》教会作家一个写作方法。
董启章:并不是每一个小说家都适合出传记。马尔克斯是那少数例外。最令人赞叹的是,马尔克斯竟然能以写小说的精湛技艺,来驾驭自己的人生,让自己的故事看来犹如一部充满惊奇但又富有条理的小说。
麦家在其微博中称:“哦,马尔克斯走了!这个因为创造了一种新式小说而伟大的人,像另一个鲁迅一样影响了中国作家。可据说在生前他并不知道《百年孤独》是谁写的,这就是人生。”
(新浪文化综合)